神秘的地理分割线背后有什么秘密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580351.html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典故叫做“宋挥玉斧”,说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平定四川的后蜀政权后,拿一把小玉斧,在地图的西南边画了一条线,线这边归我管,线那边我不管,从此之后,两侧的大宋和大理两国相安无事,保持了几百年和平。如今,在中国国土上,也有这样一条线,影响着世世代代。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把中国版图一分为二。这条线是上世纪30年代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来的。线的东南边,国土面积占当时版图的36%,人口占96%,线的西北边,面积占64%,人口只占4%,人口密度相差40多倍!这条神秘的地理分割线以其创始人的名字,被命名为“胡焕庸线”。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历史上,分界线有很多种,但是像胡焕庸线这样被列为重大发现、被写进教科书的却只有这一条,那么它究竟牛在哪里?年胡焕庸先生用手工画图发现的“爱辉-腾冲线”首先,胡焕庸线是用“大数据”算出来的。据胡焕庸的学生吴传均院士回忆:当时中国的总人口估计有4.75亿,胡焕庸以1个点表示2万人,将2万多个点落在地图上,再以等值线画出人口密度图。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用手工画2万多个点,再计算等值连线,耗费的工夫是惊人的。可以说: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第一次运用“大数据”做出的重大发现。更牛的是,不管历史如何变迁,胡焕庸线总不倒。八十年来,中国经历了无数变化,版图形状从海棠叶变成了雄鸡,人口从4亿多变成13亿多,经济规模增长了几十倍,国家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人口移民政策更是不断改变。-年的人口密度分界线基本围绕胡焕庸线波动年,胡焕庸线东侧人口占为96%,到了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东侧人口占比是94.2%,年第四次普查时东侧人口占94.1%,年第五次普查时东侧人口占93.9%,到年第六次普查时东侧人口占93.7%,70多年之间仅仅减少了2.3个百分点。这不得不让人感慨:“其多寡悬殊之持久,有如此者!”最牛的是,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密度的分界线,也是两个世界的分界线。在诗人眼里,胡焕庸线是边塞与田园风光的分界线,东边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西边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东边是“杏花春雨江南”,西边是“白马秋风塞上”。环境专家眼里,胡焕庸线是干旱与湿润生态的分界线。从地形和气温看,胡焕庸线的西侧主要是低温高寒地区,东侧地形相对平缓且年均气温较高(东北地区除外)。从降雨量看,胡焕庸线基本与毫米年降雨量线重合,这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被视为中国生态环境界线。农业专家眼里,胡焕庸线是农业与牧业生产区的生态分界线。农业与牧业的边界,玉米分布带的上限,都与胡焕庸线基本重合。老司机眼里,胡焕庸线是高速公路网和收费站的分界线。在买房人眼里,胡焕庸线更是两个世界的分界线:中国所有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包括西部地区的大城市成都、重庆、西安、昆明都集中在胡焕庸线的东边,甚至所有住房均价万元以上的城市、绝大多数实施限购的城市,也都在东侧;而西侧的大城市仅有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几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夜晚灯光图也显示,夜晚的中国在“胡焕庸线”东侧更亮。总之,不管你喜不喜欢,胡焕庸线就在那里,摔不倒、打不破。读懂了这条线,似乎也就读懂了背后的中国。这条线也成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甚至投资人和企业家们最
上一篇文章: 美洲大陆的前世今生美洲新大陆有着怎样 下一篇文章: 扫地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下一阶段谁能胜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