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迦陵海湾国家石油上瘾,但戒得了吗
科威特财政缺口高达亿美元,真可谓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根据彭博社9月1日报导,科威特正被赤字风暴袭卷。这场灾难的根源是石油经济,在议会僵局等外部因素催化下,预算雪球越滚越大,最后演变成近亿美元的赤字缺口。
在科威特的过往收入中,石化产品占比超过90%,能源红利既支撑了国家的发展预算,也维系着政府与公民的和谐关系。然而自年初起,油价先因疫情蹂躏而下跌,又在3月的俄沙石油战后走向崩盘,从1月的每桶60余美元一路探底,并在5月跌破20美元大关。对科威特等产油国而言,要度过收入锐减、经济紧缩的双重窘境,除了削减福利支出、寅吃卯粮地动用储备金外,几乎别无他法。
如今石油需求虽已回升至疫前水平的90%,但油价仍在每桶40美元的边缘徘徊,要填补科威特惊人的赤字缺口,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科威特财政部长巴拉克·希丹(BarakAl-Sheetan)早在8月下旬便表示,倘若议会再不批准借款与经济改革方案,则科威特的流动资金不出几月便会耗尽,届时恐无法支付10月以后的公共部门薪水。
一切源自油价波动
早在此次油价暴跌前,科威特便曾经历几场经济危机,从年的非官方股市(SoukAl-Manakh)崩盘,到年伊拉克入侵触发海湾战争,科威特财政虽也屡屡经受油价波动冲击,但在当年的时空背景下,市场相对眷顾科威特。
首先,西方各大公司的世界石油储备量自年代后便不断下降,由85%的占比一路下跌至7%;反观由科威特、沙特等成立的OPEC则持续茁壮,并在年代后掌握全球超过半数的石油储备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光科威特一国的探明石油储量便高达亿桶,约占全球储量的10%。
在上述优势条件下,科威特纵然经历战火蹂躏,仍是资本雄厚、后势看涨,其也确在战后休养生息,待石油产业逐步回稳后,渐次累积国内财富。年代末,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崛起,科威特遂配合OPEC的减产策略,让油价由年的每桶25美元飙升至美元,直至年爆发全球金融海啸才有所回跌。往复之间,科威特成了富甲一方的石油小国,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美元,一扫过往阴霾。
然而,年的一场油价暴跌,让科威特失血严重,更由此开始了反复赤字的恶性循环。
年国际油价暴跌,“黑金的黑色年”视频截图
年至年的油价暴涨,有赖新兴市场的需求提升;但年起,各新兴市场的石油需求逐步放缓,加上页岩油产量提升,遂令OPEC国家与美国、加拿大页岩油商之间,上演了耐力比拼的版图争夺战。对沙特、科威特等传统产油国而言,自身生产成本低、且储量丰富,故比起生产成本较高的页岩油商,更能承受低价冲击,因此即便市场需求放缓,OPEC仍未大幅减产,宁可牺牲油价也要维持市场份额;但对美加的页岩油商来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认赔杀出实属可惜,故其也不肯服软减产。
此外年金融海啸后,美联储为缓冲股市震荡,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削弱了美元的实质购买力。这波力道在年后放缓,美元于是走强升值,以此计价的石油自然遭受波及,价格开始下跌。前述各方又不愿配合市场需求有效减产,最终导致了年的灾难性崩盘,油价由每桶美元暴跌至30美元,科威特的石油收入因此骤减60%,并在年涌现了亿美元的预算赤字,逼得政府发行债券、动用普通储备金(GRF)来应急。
尽管撑过了年,科威特的赤字梦魇却从未远离,甚至自此变为“定期报到”。经历年至年的价格动荡,国际油价虽有回稳,却始终没能冲破每桶80美元的封锁线,科威特预算因此连续5年赤字,只能轮流出台储备金、削减福利与举债等救急方案。今年又逢疫情袭卷全球,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堪一击。
首先,在大规模隔离、停工停产的背景下,石油的需求量大幅下跌,OPEC起初虽与俄罗斯达成减产协议,但面对既有的市场份额,谁也不肯吃一点亏;其次,页岩油始终是传统产油国的心头大患,面对疫情导致的市场低迷,OPEC们反而想要利用此良机狙击页岩油。3月初,俄罗斯拒绝配合OPEC每日减产万桶的提议,结果换来沙特的报复性增产。后者的逻辑与年时相同,即以低油价换取市场份额,同时逼迫俄国让步,顺带打击生产成本较高的页岩油。这一次的结果,同样是朝着悲剧的方向发展。
在沙特的报复性增产下,油价一泻千里,并在4月跌破每桶20美元的防线,直逼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极端纪录。眼看局面一发不可收拾,俄沙两方只能协商,最后彼此同意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石油减产,自5月起每日减产万桶,6月初的减产幅度更高达每日万桶以上。油价渐有回升后,OPEC开始缩小减产幅度,但市场整体依然疲软,油价虽成功回升到每桶40美元的水平,却在9月6日再度失守。短期内,科威特都难以依靠油业挽救赤字。
石油产业发展至今已有年历史,虽说涨跌本是市场常态,但今年的油价崩盘意义格外特别:
其一,此次暴跌源自各式危机的叠加,其中囊括了公共卫生、经济、金融、能源等因素,并非纯粹的石油市场事件,且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无一幸免,悲观情绪伴随疫情蔓延,油价因而持续低迷。
其二,对科威特等产油国来说,石油既是财富之源,也是如影随形的发展诅咒。油价高涨时,国际资本迅速涌入;油价一暴跌,惊人的赤字缺口便在刹那间迸裂,并且持续失血。在页岩油增产、新兴市场需求放缓的今日,油价难现旧日辉煌,产油国的预算支配也不及过往那般随性。
不过,尽管赤字引发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