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所有国家都将重启,但并不是所有
年是多灾之年。一场新冠病毒,将我们举国上下“封印”。于是,我们只能躲在家里,透过不大的窗口看天空广阔、看云卷云舒、看前线那些看不见的殊死搏斗。当我们以为疫情几乎离我们而去的时候,全球范围内,更大的疫情又来临了。
这场简单的流行病灾难,更是演变成集病毒、甩锅、傲慢、偏见于一身的复杂疫情,把我们卷入了更大的灾难中。
1.那些被灾难改变的人们
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匿名
由张译主演的首部网剧《重生》,向我们展现了一场由歹徒设下陷阱,全歼所有警察和自己对手的“案”。
可以说,“案”是警队最大的“灾难”。首先,张译饰演的警察秦驰带着6名警队骨干出动,打算将贩毒集团大头目宫永年抓获。因为布局充分、信心十足、也为了借此役扬名立万,秦池6人在行动前并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行动材料,当然也就不会有增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主角宫永年没有出现在仓库里。秦池6人却遇见了另一波犯罪分子陈夕九人。
结果15人中,只有秦驰一人活了下来,包括5名警察在内的其他14人均毙命。但活过来的秦驰虽然“重生”,却已失忆。他完全忘记以前的自己,跟所有人的人际关系都需要重新建立,他甚至怀疑这场把自己捧上“副支队长”宝座的行动都是自己与犯罪分子联手策划。站在“重生”的十字路口,秦驰一脸迷茫。
被“案”改变了的人,还有胡一彪。警局督察队还原了“案”案发现场后,把嫌犯矛头指向秦驰。于是,一个怎么看都不像警察的胡一彪空降为秦驰的顶头上司。他表面上是在辅助秦驰的工作,背地里受命调查秦驰。随着剧情发展我们发现,原来胡一彪以前是卧底,那种发起狠来敢拿枪指着自己的头诅咒发誓向“大哥”表示清白,不要命的卧底。但同时,他也因此理解秦驰心中的正邪交战,以及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是警察还是“鬼”的煎熬。表面上看,胡一彪是调查秦驰的人,但他也是为了证明秦驰是好人的人。警队心理专家曾经暗示胡一彪多年卧底,也许他已经不适应做一个真正的警察了。可“案”证明,再不像警察也好,胡一彪内心依然是那个嫉恶如仇的优秀警察。
第三个被“案”改变了的人,是路铭嘉。“案”以前,因为有一个当副局长的爹,路铭嘉空有保家卫国的本事,却只能被秦驰安排在西关刑侦支队当内勤,整天只能在电脑上玩扫雷游戏,无法走上一线除暴安良。他也因此躲过了“案”被“团灭”的命运。但是在秦驰归来失忆后忘记路铭嘉背景时,路铭嘉却成了秦驰的左膀右臂,终于走上了自己应走的路。
仔细去看,你会发现,这部戏中几乎所有人,都被“案”这场灾难改变了。“案”就像他们每一个人的“重启键”,将这些亲历者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灾难最擅长的,就是按下核按钮,将原有的平衡无情打破,以便重塑一个新的世界和人生。就像这场新冠疫情一样,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世界暂停。人们在面对失去生命、失去亲朋好友、失业、失去自由的痛苦中发现,一切都被推倒重来。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当全世界都按下了暂停键时,首先受灾的中国,却正在重启!
2.“重生”后的重启,以直面恶而开始
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仍延续一系列的旧习惯,那么他就会成为生活的奴隶。——科威特作家穆尼尔·纳素夫
剧中“重生”后的秦驰忘记了自己的社会关系,顶着“英雄”的头衔加官进爵,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兄弟惨死“谜团”。他“执迷”于找出“案”的真相,即便是“发现”嫌疑人也包括自己之后,也不愿意放手。那是他内心深处对惨死兄弟的责任和歉疚混合而成的,直面案件背后恶的勇气和决心。
无独有偶,韩国电影《熔炉》描述了光州一所聋哑学校教员虐待、性侵学生的故事。这部电影改编自韩国女作家孔枝泳的小说。小说以光州地区真实案例改编。这张让人一看就不寒而栗的照片,就来自电影《熔炉》。
现实中,学校校长、总务主任被告发后,与被害者家属达成协议而被判缓刑获释。但是,《熔炉》被搬上大银幕后的第六天,光州警方组成专案小组重新侦办此案。电影上映第37天,韩国国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熔炉法》,用以保护身障者和幼童。这部“影响韩国法律”的电影,以对抗这个世界的恶为己任,将“熔炉”事件广而告之,让现实世界得以“重生”。
当孩子们遭遇那些事情时,我在现场,但我却无能为力,如果现在放弃,我没有自信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熔炉》姜仁浩
一场单纯的传染病疫情,体现了我国彪悍的国家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也逼出了我们强烈的爱国情结,以及对全人类健康所系的责任感。而同样的疫情,也逼出了部分西方人“自私”的天性,和“甩锅他人”的弱点。
而能够扭转人类天生存在的弱点的,只有“直面”。而“直面”的反义,则是推卸、指责和逃避。
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
秦驰能够“重生”,依靠的是他对“案”背后隐藏罪恶的直面;韩国电影《熔炉》让人们“直面”社会的部分丑恶;而新冠疫情中,我们与一小撮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我们选择直面疫情,而他们却在拼命逃避。
疫情过后,所有国家都将重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重启都能换来重生。
3.“重生”后的重启,以放弃善而终结
《重生》中有一个反派人物叫陈夕。他是个军火贩子,也是大Boss的手下。这个“坏人”孝敬父母、疼爱妹妹。他曾经不惜违背老大的意愿想要用自己换回被绑架的父母,又在知道杀害父母凶手的消息后一心为父母报仇。他还答应妹妹要跟她永远不分开。
从“人”的角度来讲,陈夕并不算一个彻底的坏人。他原本有“重生”的机会,只要他能够“直面”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会害了父母、妹妹和很多路人,及时抽身。然而,他选择忽略内心的良善,在父母被杀之后“以恶制恶”。最终迎接他的不是“重启”,而是在“案”中被算计丧命,也因此抛下了视他为一切的妹妹。
而疫情中,我们是如何“重生”的呢?
我们被疫情中那些“最美逆行者”的善良本能保护着;被那些为了让我们少出门,把看不惯的看惯了的父母们保护着;被那个吃着你“毁天灭地”做的饭还硬着头皮说好吃的爱人保护着;被那些长久不联系,却在疫情中突然问候的好友保护着。——我们,没有被善良放弃!
最近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一件发生在北京的小事。4月13日晚22点多,北京国贸地铁站附近发生一男子拖拽女子事件。这件事放到平时,很多人都会选择观望。
但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年轻小姐姐首当其冲拽住男子,并帮助女孩大喊求助。随后,四名男士即刻上前帮忙控制住了男子。事后证明,企图不轨的男子为无业游民,曾多次因猥亵、盗窃被警方处理。
这件事让我感动的是那个首先站出来的小姐姐。当媒体问她当时是否害怕时,她简单说了一句:
当时想不了这么多。
这就是深藏在我们内心的良善,它不经过大脑,是我们的本能。
如果这场疫情最终让恶人现出原形,让好人有了保持良善的勇气,这就是我们经历疫情后获得“重生”的最大资本。
这部《重生》最有意思的,是结尾。很多人为秦驰抓获“内奸”后是否牺牲争论不休。但我更愿意将秦驰的生死归结为看官认为这位“英雄”的重生,最终是“以死谢罪”更好,还是成为更好的警察更好。
就像武则天死后给自己留的无字碑,答案藏在每一位看客的心里,你需要看过了才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