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馆建设下
新馆奠基
年2月10日,北京朝阳区亮马河第三使馆区,后来被称为亮马桥东街6号的土地上,一片节日气象,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馆建设开工典礼在这里举行。它将成为美国国务院在海外建设的最大项目之一。
它由总部在旧金山的美国最大的建筑设计公司SOM设计,建设计划耗资23亿元人民币(约2.75亿美元),将雇佣名中国工人,预计于年奥运会开幕前竣工。各界人士约人参加了破土动工仪式。作为外交部副部长,我应邀参加了开工典礼。
奠基石
年4月22日,华盛顿使馆区之一国际使馆中心红旗招展,继美国大使馆在北京开工一年零两个月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我和美国国务院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以及贝聿铭先生一起为奠基石培土。
奠基石来自山东泰安,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一块最好的泰山青,重达公斤,由最好的工匠将国务委员唐家璇的亲笔题词刻于其上。这块奠基石将永远被镶嵌在建成后的驻美使馆大楼上。之所以选择泰山石为工程的奠基石,与泰山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孔子登泰山以后,历代文人墨客登泰山抒壮志,赋予泰山以浓厚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泰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未来中国大使馆所在的这块区域,最初是30年前美国国会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新独立国家建设大使馆的需要,专门辟出前美国国家标准局的空地用做外交用途。
与地处市中心、车水马龙的“第一使馆区”马萨诸塞大道相比,位于西北角的国际使馆中心一度被认为是华盛顿特区的“下只角”。但是年第一个入驻该地的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深谙其安全而低调的好处。后来约旦、科威特、巴林、埃及、奥地利等18国大使馆相继在此落户,该地区往往被称为华盛顿第二使馆区。
美国媒体认为,随着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的落成,华盛顿的外交机构版图将被改写,国际使馆中心与马萨诸塞大道“分庭抗争”的新格局将由此形成。由于是新的建筑,令人印象深刻,这可以给予中国一个高调展露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中美之间交流的机会。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全景
基于安全理由,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各自聘用本国工人修建大使馆,美国派出大约名建筑工人到北京修建大使馆的重要部分,中国亦派出数百名工人到华盛顿建设大使馆。外交部特别派出行政司司长高锡堂担任驻美使馆工程处主任。高司长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长期从事驻外使领馆的馆舍建设,经验丰富。
年1月起,中国建筑工人们来到华盛顿,住在纽约大道上的一家旅馆,为时两年多。工地采取封闭式管理,工地大门上赫然写着“中国建工”四个大字。中国工人们对能参与这样一个大项目感到自豪。
奠基两年后的年4月26日,新馆结构封顶,随即开始后期内部装修。
开馆典礼
年7月29日,北京奥运会前10天,中美建交30周年前4个月,下午6时,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集庄重与典雅、传统与现代、中国特色与西方品位于一体的、代表中国崭新国际形象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举行的隆重开馆仪式。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建成,是中美关系发展史上一件标志性大事,既反映了中美关系的良好现状,也象征着两国关系广阔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年7月29日,驻美国使馆新馆开馆仪式举行。图源:《出使美国》
此时,我的心情更是难以平静。30年前,我还是一名青年外交官,亲历了老使馆走过的不少日日夜夜;30年后,我作为大使置身这座气度不凡的中国驻美新使馆。
三年来,我眼看着这座外交殿堂拔地而起,我熟悉这里的每块石头、每株花草、每处装修,我知道为它付出智慧和汗水的每道工序、每个团队。我在简短致辞中表示,建设新馆舍是几代中国驻美外交官的梦想,今天终于美梦成真。我们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用好新馆舍,管好新馆舍,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出新贡献。
经过三年施工,这一宏大工程终于得以完全向世人展示和付诸使用。新馆占地平方米,总建设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在华盛顿使馆区中堪称“老大”,它刷新了华盛顿规模最大的外国使馆办公楼建筑的新纪录。
新馆距白宫6.4公里,和康涅狄格大道2号老使馆相隔4.8公里。与有着“世界外交中心”之称的马萨诸塞大道相比,这里少了些嘈杂,多了几分宁谧。凡纳斯街北侧,与大使馆隔街相望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在这个高楼罕见的使馆区域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已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个区域的地标性建筑。
年7月29日,驻美国使馆新办公楼设计师贝聿铭先生出席新馆开馆仪式。图源:《出使美国》
从新馆宽阔的入口大厅到整个建筑,“贝氏”风格可以说一气呵成,处处呼应。主入口部分造型丰富,用贝老一贯喜欢的三角形为主题,这个造型也被贝老用于他稍后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的主入口部分。
入口大厅后面的平台,是一个富于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花园,30多根来自苏州的石笋,经艺术家刘丹先生与贝老一个多月的现场调整,形成了一组绝美的雕塑。新馆办公楼地上5层地下3层,可满足约人的办公之用,电影报告厅可以容纳人,招待大厅可容纳人。新馆办公楼墙壁外挂从法国进口的石灰岩,对外部分地面铺的是从意大利和中国运来的大理石。
新使馆外观简洁朴素,内部主要公共部位的装修风格与外观相呼应,但在一些厅室,设计师尽量将中国文化的东西有机融入到简洁大方的室内空间。
整个装修装潢,无不以国粹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现代气息,折射了新世纪中国的胸怀气度和综合国力。新馆的镇馆之宝则是全国人大赠送给驻美使馆的巨幅中国画《黄山朝晖》,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的景德镇大瓷花瓶分立两旁,成为新馆门厅扑面而来的亮丽风景。
作者在新馆开馆仪式致辞
华盛顿被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外交首都。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交通方便。从地铁红线的VanNess-UDC站出来,步行不到5分钟,矗立于凡纳斯街南侧的中国大使馆新馆白色的建筑群便映入眼帘。
因《外交建筑史:建设美国的大使馆》一书扬名的美国建筑界简·罗福勒教授说:“我见过它在施工时的样子,我觉得它会成为美国外交景色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建筑。”
事实上,大多数路人此前并不知道这里就是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所在地。在他们眼里,这儿就是华盛顿街景的一部分。从新馆向南走,沿着康涅狄格大道可以路过现在仍在正常使用的大使馆旧馆。相形之下,这座由旅馆改造的红色砖楼显得异常低调,路过它的行人大多只有一个目的——奔向不远处的华盛顿动物园,去看镇园之宝大熊猫。
从旧馆到新馆,它不仅仅是空间的扩大,更向世界呈现了中国从落后封闭到繁荣开放的历程与姿态,象征着中美关系的前景将越来越宽广。
美国驻华大使馆
继中国驻美国新使馆开馆仪式后,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位于北京的“新家”正式开馆。前来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美国总统布什出席揭幕剪彩仪式。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规模在美国驻世界各地的大使馆中居于第二,仅次于巴格达的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新馆造价4.34亿美元,占地10英亩,主体是一幢8层大楼,外部包裹着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三个区域之间由花园、院落、木桥、竹林和荷塘相连。建筑设计为美式现代风格,但景观特色源于古代中国园林模式。耗资巨大的新馆舍开工充分表明美国十分重视对华关系。
新馆将可以容纳名工作人员和20多个联邦机构的办事处。之前这些机构分布在十几处不同的地方,对工作的开展非常不便,新馆落成后,他们将能集中办公。
自1年起即担任美国驻中国大使的雷德提到中美两国互建新使馆时说,美中双边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但当年美国政府10个代表机构的多名在华工作人员,分布在北京8个不同的地方办公;后来,美国26个政府机构的多名工作人员分布在北京22个不同的地方。新馆建成后,大家第一次在一个统一的、安全的建筑内共同工作了。
新馆感怀
年底至9年初,我们迎来了中美建交30周年。几乎不约而同,两栋新馆舍改写了中美两国首都使馆区的地图。两国新使馆的规模和占地面积都比原来的大,面积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
两国关系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之时,中美两个新使馆的开馆典礼,作为“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成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