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岁的人,长什么样
川博“大美亚细亚——亚洲六国文物特展”进入倒计时十天,直觉将我驱使至展览现场。
随后,一枚大流克金币率先吸引了我:
正面为国王执弓持矛半跪像,背面有打制印记,在整个展览中,算是一件体量非常微小的文物,那为什么要从它讲起呢?
它是小都最爱的金子呀(哦,不是。来,正确答案——
因为,它开创了把国王或者领袖的图像刻到钱币上的先例。所以,不管你身处哪个国家,去哪儿旅游,只要摸出钱钱,上面都有人头。
当然了,小都想要强调的也不是什么国王和领袖,而是万物之灵长——人类本身。因为,来到现场第一感觉真的就和走红毯的周公子一样:“好多人啊”。
从人物造像,到面孔刻画,再到人物元素的采用,在这场展出文物达件/套的展览里,亚洲三大文明发源地纷纷请出了他们的超高寿文明“见证人”。让小都怀疑是不是不满岁,根本不配参加这场party。
啥也不说了,依次亮出名片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01/
两河流域文明
来自0年前的面孔长啥样?
首先上场是两河流域文明,它还有个小名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在这片今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和科威特的部分地区所在的土地上,1万年前,已经就有先民开始尝试着开启他们的定居生活。
不信,你看,这位全场最为高寿的女性石雕像,来自公元前年至前年,掰着手指一算,保守估计也得有0+岁了。
比起后世精致的人物造像,它似乎有点抽象,但依然能辨识站立的姿势及灵动的身体曲线。
不远处,还有一位稍微年轻点,但却更加抽象的朋友——长3.3厘米,宽2厘米,厚1.5厘米的“陶人像”。
不蛮你说,初次相见,小都也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个“人”,看起来和颗小花生差不多大。不见具体的五官,形态和刚刚站立的雕像截然不同,似将两腿上盘的坐姿,怪可爱的。
忍不住放一放同一时期的陶狗、陶羊,都是一样的极简风格,尤其是右边这只陶羊,甚至还能清晰地辨识出尾巴和角。
在制陶工艺漫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就像是某种先声,预示着未来。
继续往前走,眼前出现了两位“祈祷者雕像”,一大一小,在展厅内背靠背而列,比起前面的两位,这两位不论是五官还是身形,都高度写实。
尤其是偏小的这一位,他约岁,虽缺失了一只眼睛,但神情依然十分虔诚。
他们的背后隐藏着两河流域已知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
当时,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集聚大量的人口城市和社会权力相对集中的国家,展览现场的一幅镶嵌人物画便是力证。
画中,一位苏美尔过往整和留着长发的祭司正在共同主持宰杀公羊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藏
而祈祷者雕像被供奉于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庙宇,原型都是社会上层人士,比如行政官、办事员、商人、军人等,他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得到神更多的恩泽。
也是在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制陶、冶炼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比如这位约岁“彩绘陶头像”,就是当时制陶技术的反映。它的五官非常清晰,连眉毛耳朵都活灵活现。
当我们迈动脚步,将时间继续往前推演,将来到现场名为“多元共生”的空间,人物的面孔开始逐渐密集。
0岁的“人面雕塑”,比他稍小一点的“吹排笛男孩红陶雕像”,岁的“大理石孩童雕像”,岁的“女性头像陶香炉”,以及岁的“祭祀神王朱庇特高浮雕像”……
有意思的是,身处亚洲的他们,竟然带着希腊文化的色彩。而在他们隔壁,另一组来自巴尔米拉古城的墓碑雕像,又闪烁着鲜明的罗马风格。
显然,这与这片土地曾经的历史有着莫大的关系,前者系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后带来的希腊化,而后者是因为巴尔米拉古城曾被并入罗马帝国的版图。
看到这里,展厅里有关两河流域人物面孔背后的故事已经跨越了上万年,但却依然没有讲完。继续往东,来到伊朗与阿富汗,还将遇到两位造型完全不同的“地母”。
尤其是来自阿富汗的一座“地母石像”,拥有岁的高龄,但雕琢技术却非常高超。
当时的工匠巧妙地运用了不同颜色和纹理的石头,不仅突显了地母形象的高贵典雅,也反映了几千年前阿富汗北部地区统治者的穿戴风格。
02/
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
犍陀罗与吴哥窟竟然盛产希腊“混血儿”?
论文明“见证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也绝不认输。
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美赫尕尔的岁高龄“女性陶像”首先亮相。
来,给瞅瞅,这抽象程度和两河流域首先上场的两位似乎差不多,还多了一丝神话意味的怪诞。
还有这位,出土于摩亨佐·达罗的“男性半身石雕残像”。
今年约岁,虽然并不打算给我们看脸,但据说雕像演示的这种左腿盘起的坐姿,是当时最为优雅的坐姿,仅这个坐姿,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看不懂,但大为震惊。
在这个区域溜达时,小都还捕捉了一位小可爱,喏,是不是蠢萌蠢萌的,本以为是个什么特别的人物摆件。
结果竟然是一个“陶瓮棺”,今年岁,上面的三个孔分别代表死者的眼睛和嘴,还配有黏土捏制而成的鼻子和眉毛,感觉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思悼没错了。
和两河流域一样,印度河与恒河流域文明也曾受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上呈现出希腊化。
例如这一位,出土于巴基斯坦塔克西拉遗址的女性陶塑像,至少有岁。
它是一个浮雕还愿牌,在古希腊的神庙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还愿浮雕,眼前的这一尊来自大名鼎鼎的孔雀王朝,推测身份应该是一位神祗。
而说到希腊化在古印度的表现,又不得不提犍陀罗佛教艺术。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他们的文明受到了希腊文化的深度渗透,完全就是古印度与古希腊的“混血儿”。
喏,建筑构件上竟然雕刻着爱神:
一件非常典型的犍陀罗造像,深目高鼻,表情肃穆,烫着波浪卷。
这尊菩萨头像得好好看看,尤其是他眉心处有一颗四重同心圆式的白毫,据说这种形制起源于中亚,极为罕见。
还有这一位造型独特的朋友,虽然面部看不清,但往后竖起的发型一看就知道风好大,没错了,他就是“风神”。
据说,它以希腊神话中的北风神波瑞阿斯为原型创造的,在中国和日本也广为流传,足以见希腊文化对东方的影响。
也正如这尊“风神”刮起的强风,当时,随着贵霜帝国的崛起,犍陀罗佛教艺术沿着丝绸之路继续往东传播,在柬埔寨又铸造出不同的面孔。
例如,在吴哥窟就流传着一种特别的微笑,叫“高棉的微笑”。
吴哥窟,图源/网络
而它的前辈,我们也可以在展览上找到。
喏,就是这尊岁的佛头像。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面部具有东南亚人的特征,脸庞上有一丝淡淡的微笑。
后来,这种风格逐渐发展成柬埔寨佛像的标志。
与他们共同出席的这几位,也非常具有风格:
以印度地母神像为原型制作的“女神像”,在当地流传盛广的“毗湿奴”,大理石雕刻的“女供养人像”,以及融合印度教、大乘佛教造像特征的“伐楼拿”。
03/
黄河-长江流域文明
三星堆“青铜天团”来也,谁敢出战?
最后,回到咱们熟悉的亚洲东部的黄河-长江流域,打开华夏文明的宝藏盒子。
请求“出战”的,当然少不了来自三星堆一直的“青铜天团”啦。
喏,首先便是最近超火的“立发铜人头像”,至少岁,去年刚刚重见天日。
还有这两位,戴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铜人面具,他们和“立发铜人头像”差不多同岁,无不反映出商周时期古蜀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精神世界。
时空飞速流转,我们又见到了几位立俑,他们出土于新疆地区,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盛。
另一方面,从迎面走来的佛头像中,我们也看见了佛教传入后,对我国的文学、哲学和艺术所产生的影响。
●●●
没想到这么多的朋友都来成都了吧,妥妥的跨越万年的社交大场面啊!
从两河流域到印度河-恒河流域,再到黄河-长江流域,一次性打卡四大古代文明中的三个,作为社交达人,你是不是该冲?
来,四川博物院“大美亚细亚——亚洲六国文物特展”倒计时十天,还没去的,抓紧时间,相信小都,真的不看错亿!
●●●
编辑丨牙尖儿
摄影丨牙尖儿、欢哥,部分为官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