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协约国就已经在

—《一战全史》—

—张卉妍著

战争结束前几周,被英军俘获的土耳其士兵人数又涨。

在“一战”期间,庞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一块“大肥肉”,特别是它在中东地区摇摇欲坠的统治,更是使英法等国图谋已久,因为在中东,有着巨大的石油资源。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时,协约国之间就已签订了多个秘密协议,计划着要瓜分奥斯曼帝国,俄国也与协约国各方签订了有关瓜分奥斯曼帝国的战时协议。

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公开谴责前沙俄政府战时与英、法等国签订的秘密协定,并陆续将这些协定公之于众。

此举在全世界面前揭露了大国间的秘密政治交易,对协约国特别对英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在英国看来,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其提供了与土耳其单独签约的条件和机遇,因为在这之前,沙俄在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上与英国还有些相互间的牵制,现在英国无须再考虑俄国的问题了。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如释重负地说道,俄国退出战争,使我们自由解决君士坦丁堡问题成为可能。

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属同盟国阵营,年战败后,被迫与协约国签订了《穆德洛斯停战协定》,协约国在签订该协定后便开始侵占奥斯曼帝国领土,英、法等国出兵进占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而希腊则自西面登陆伊兹密尔并向内陆挺进,而法国和亚美尼亚亦分别自南、东两面进入小亚细亚。

在协约国阵营中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法国及意大利在战后进行了多次磋商,逐步确定了它们从奥斯曼帝国获取的利益。

年10月,土耳其人在麦士拿城外围着一面巨幅国旗庆祝胜利。

还在战时,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议会讲话中就曾表示:“我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并非为剥夺土耳其首都或土耳其人居多数的小亚细亚和色雷斯的富饶土地。”

他的这番讲话是想告诉奥斯曼帝国,英国允许土耳其依然保留伊斯坦布尔和在亚洲的主要地区,但他的条件是土耳其必须停止与协约国的对抗。

但劳合·乔治同时还说,对于非土耳其民族居多的地区,如阿拉伯、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应该从土耳其分离出来。

关于色佛尔条约签订的出版物画面

大战结束后,英国及法国军队占领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已处于崩溃状态之中,巴黎和会后,在英法等列强的坚持下,炮制了对土耳其极为苛刻的《色佛尔条约》。

年4月,协约国邀请奥斯曼帝国政府派出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帝国政府派出前首相艾哈迈德·铁菲克参加了巴黎和会。

当铁菲克获知了协约国的要求后,认为《色佛尔条约》中的有关条款过于苛刻,因而拒绝继续讨论。

穆罕默德六世(MehmedVI,奥斯曼土耳其文:),全名穆罕默德·瓦希代丁·本·阿卜杜勒·麦吉德·本·马哈茂德(MehmetVahdettin或MehmedVahideddin,)(年1月14日—年5月16日)

奥斯曼帝国政府因此撤换了铁菲克,改派现任首相菲利特率团赴巴黎继续和谈,菲利特把与协约国达成的协议带回,苏丹穆罕默德六世随即召开内阁会议,一致通过了那些有关的协定。

巴黎和会后,又签订了许多相关的协定,在一系列的和平条约中,《色佛尔条约》是最后出笼的。

《色佛尔条约》的签约场景

《色佛尔条约》的拖延,固然因为巴黎和会的最初阶段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德国签订和平条约上,但深层原因,还是由于解决土耳其问题面临许多复杂的争端,以至一些学者认为:“在巴黎和会上,没有比土耳其问题更重要的了。”

《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在年8月10日签订的一项条约,它属于年巴黎和会系列条约的一部分。

在《色佛尔条约》中,恰塔尔加线以西割给了希腊,黑海海岸基雷松之东、艾尔新江、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归了亚美尼亚,原属于奥斯曼的埃及、约旦、巴勒斯坦、伊拉克、科威特地区领土割给了英国,原属于土耳其的叙利亚、黎巴嫩、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地归属了法国,原属土耳其的利比亚归属了意大利。

不仅如此,在《色佛尔条约》中还特别强调从地中海至黑海的航道应该“国际化”“中立化”和“非军事化”,要以某种国际联合控制的方式取代土耳其控制,这清楚地反映了英国在海峡地区的利益需求。

通过《色佛尔条约》,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大片领土及人口被列强瓜分及分裂为多个新的国家,使土耳其丧失约4/5的领土,土耳其的财政经济和关税,接受英法意建立的财政委员会监督,还规定对土耳其的军事限制,使土耳其完全丧失了独立国家的地位。

《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与土耳其之间的和平条约,但是它从来也没被后来的土耳其政府所接受。

从年秋天开始的土耳其民族主义的起义和抵抗斗争,有效地控制了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中部,政权逐渐从君士坦丁堡苏丹政府转入到凯末尔手中。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土耳其语:MustafaKemalAtatürk,年5月19日—年11月10日),又译基马尔、凯穆尔,土耳其革命家、改革家、作家,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

后来被称为“土耳其之父”的凯末尔在安卡拉创建了大国民议会政府,新政府不仅拒绝承认极为苛刻的《色佛尔条约》,而且义正词严地发出警告:“万土耳其人民决心保卫自己的独立。”

协约国集团早就意识到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大国民议会政府将是实现《色佛尔条约》的最大障碍,于是准备以军事入侵相威胁,企图迫使安卡拉政府接受《色佛尔条约》的各项条款,这次军事行动被对土耳其的领土最有野心的希腊承担了。

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希腊语:ΕλευθριοΒενιζλο,也翻译为维尼泽洛斯年8月23日-年3月18日)

希腊首相维尼泽洛斯也深知,只有扑灭安纳托利亚民族解放的烈火,才能确保希腊对于小亚细亚领土的永久并吞,于是,他借机向协约国提出继续向土耳其内地进攻的要求,并且很快得到了协约国的批准。

由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在小亚细亚进行激烈反抗,协约国于年2月在伦敦召开和会,同时邀请了奥斯曼帝国及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参加,大国民议会在会上要求废除《色佛尔条约》,但未获接受,同年9月,土耳其军队于沙卡利亚河击败了希腊军队,法国和意大利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随即宣布不承认《色佛尔条约》,并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和。

这时英国政府面临的真正难题是,若想对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实施《色佛尔条约》,似乎必须进行另一次战争,但他们却缺少完成这一任务的军事力量。

法国近东事务专家菲力普·米利特谈到《色佛尔条约》时说:“这样一个条约不可能被接受和承认,它只能被强制实施。”

随着土耳其独立战争的步步胜利,迫使协约国重新返回到谈判桌上。

在-年间,由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抵抗运动迫使希腊人及亚美尼亚人离开了安纳托利亚。

土耳其人亦成功平定19世纪20年代库尔德人的独立运动,土耳其得到了安纳托利亚的控制权,自此《色佛尔条约》已无力履行。

协约国无奈之下,只好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于年签订了《洛桑条约》,以替代《色佛尔条约》解决领土纷争。

《色佛尔条约》的艰难出台及它的流产,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凯末尔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反对和抵制,还有战后战胜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法国和意大利十分忌妒英国在近东的地位,它们不仅不与英国共同维护《色佛尔条约》,反而很庆幸地看着条约的夭折,并在关键时刻釜底抽薪,率先宣布不承认《色佛尔条约》,这就使英国孤立地面对凯末尔的军队。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曾主持批准通过《色佛尔条约》的苏丹穆罕默德六世、首相菲利特及参与签订条约的铁菲克等人都被列为不受欢迎人士,他们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海外流亡,只有铁菲克在年获特赦返回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把《色佛尔条约》签订之日定为国耻日。

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形成了现今的阿拉伯世界及土耳其共和国,国际联盟允许法国托管叙利亚及黎巴嫩,又允许英国托管美索不达米亚及巴勒斯坦,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阿拉伯半岛领地成为现今沙特阿拉伯及也门的一部分。

—结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5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