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核国家都将核武器销毁了,这世界会怎

假如这个“如果”成立,世界大战的概率就会无限增大。以目前的国际局势而论,也许,一场世界大战将不可避免。

二战已经结束了76年,尽管世界仍然不太平,尽管冲突不断,但不得不说,这七十多年来并没有发生世界性大战。人们普遍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联合国的制衡作用。二是核武器的威慑力。

联合国的设计理念和首要功能是捍卫人类和平,避免世界大战的再度发生。应该说,截至目前,这个设计理念是成功的,功能也实现了。其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国一致的原则”很巧妙。二是给了中小国家在联合国讲台上释放情绪的机会。

联合国与国联最大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有了安理会这个对政治决议具有约束力的机构,而且常设了五个常任理事国,这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一票否决权,其蕴涵的原则就是“大国一致性”。更由于这五个世界性大国在文明、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基本上不会形成“合伙”欺负某个特定国家的可能,其相互制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伊拉克战争就没有得到安理会授权。二是小国有了充分表达意愿的机会和场所。

联合国之前的国联,基本上被几个大国把持,中小国家并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而联合国却在设计上尽量照顾到了这个问题。比如,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国外,在安理会中还有10个非常任理事国,以及联合国大会上的辩论。一些受委屈的小国可以在安理会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诉说自己的冤屈,如果确实占理,一些大国因为担心道义层面的信誉问题,肯定会有所表态或行动,比如海湾战争。

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曾入侵和吞并了科威特。入侵事件发生后,科威特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和安理会诉说和指责了伊拉克的侵略行径,要求联合国予以干涉。为此,在充分辩论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数项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的政治决议。于是,本着“能者多劳”的原则,美国“自告奋勇”组建了联军,结果将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领土赶跑了。

“大国一致原则”内含制衡因素,安理会的运作机制和联合国讲台上的畅所欲言等综合性因素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弱肉强食”不可能大行其道,不至于出现像一战和二战时那样没有底线的肆意攻打“不顺眼”的国家。这应该是没有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当然是核武器的威慑力。

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爆炸成功。仅仅20天后的年8月6日,美国就向日本广岛投下了叫做“小男孩”的原子弹,紧接着又在9日向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这两枚原子弹直接和间接导致了数十万人员伤亡,也迫使日本不得不无条件投降。原子弹在实战中的运用,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核武器的可怕,同时也使核武器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年8月29日凌晨,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此后,英、法、中也相继拥有了核武器。实际上,自从这些大国有了核武器后,世界大国也就等于被相互“困住”了手脚。也就是说,当这些大国面对非核国家时,可能会更有底气了,但若与有核大国间对峙时,便多了一层顾忌,那就是担心会因为核战而两败俱伤。比如在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假如不是因为双方对核武器的“忌惮”,估计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爆发了。

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期间,美国动用了68个空军中队、8艘航母、90余艘军舰,封锁了古巴,并将运送导弹和核弹头的苏联舰船困在了加勒比海湾内,其中包括前来支援的4艘苏联潜艇。在这13天里,全世界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掉下一颗针会引发双方走火。最终,苏联首先做出了让步,宣布撤出在古巴的所有导弹。一场毁灭世界的战争避免了!

其实,古巴导弹危机起于争霸,却结束于核武器的威慑。如果双方不是担心毁灭性“同归于尽”的话,一场世界大战将不可避免。可以想象,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不仅自身强大,其背后还有着北约军事组织,而苏联的背后则是华沙集团。假如没有核武器,即便仅仅是因为被围困的面子,苏联也很有可能会与美国开战。而以当时的国际形势,一旦美苏开战,也就意味着北约和华沙两大军事集团将会捉对厮杀。而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也有可能会被卷入战争中,那样的话,无疑,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会全面爆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有两个大国因为种种原因而彻底决裂后,其中一个核大国仗着核武器数量多,也曾计划使用核武器进行攻击。只因为有两个因素使这个核大国后来放弃了这个念头。一是另一国家也有核武器,尽管那时核武器数量还不多,但也足可以给对方重要城市造成巨大损失。二是美国的警告,美国的警告很直接,那就是如果谁胆敢使用核武器,美国也会使用核武器对其进行捆绑式攻击。同样是基于两败俱伤的担忧,冷战中的另一个大国最终放弃了使用核武器进行战争的念头。

正是因为都意识到了核武器的重要性,所以,在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两国便开始了疯狂的核武器数量比拼。据相关解密数据,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一度高达枚。也就是说,这些数量的核武器不仅可以使美苏双方互相摧毁几个来回,即使整个人类亦将会被祸害。而如此数量的核武器不仅非常危险,就是连维护也要消耗巨大的财力。所以,苏联首先撑不住了。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便有了削减核武器之意。于是,美苏开始谈判,并在年7月31日签署了美苏《削减核武器条约》。在苏联解体后,削减也就转移到了美俄之间进行。

经过多轮削减,美俄之间的核武器数量已经大大减少,目前,双方大约还有枚核武器。不过,尽管核武器数量减少了,但由于核武器水平的提高以及运载工具的先进,其威胁反而更大了。所以,在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的当下,90高龄的戈尔巴乔夫又重提削减核武器问题了。

7月31日,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戈尔巴乔夫称,美俄需要就较低水平的核武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核大国参与到谈判中,并共同实现彻底消除核武器的目标。应该说,戈尔巴乔夫的愿望是好的,但真正实现无核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客观地说,即便是一夜之间将核武器都销毁了,也未必会带来世界和平。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失去核武器的震慑,也许更容易爆发世界大战。

世界著名战略专家基辛格博士从去年开始就发出了数次预警。他认为目前的世界局势很微妙,颇似一战前的气氛,因此,基辛格劝诫美国等世界性大国要谨慎,要对话,以避免一战的悲剧发生。一战前,正处于世界格局变化的微妙时期,那时,当时的世界“老大”英国已经有了衰落迹象,而德国则正在崛起。原来的国际规则和秩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德国等新崛起国家的诉求,所以,矛盾的激化带来了一场看似意外,而实质上不可避免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现在,国际格局的转变又一次到了十字路口,守成者仍然想控制话语权,而新兴者同样有话语权的需求。而从历史经验来说,每每在这种微妙时期极容易擦枪走火。戈尔巴乔夫此时重提削减核武器问题,应该也是看到了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性。

不过,从目前的军事实力对比来看,在美国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核武器的巨大威慑力反而可能会成为阻止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因素。因为,核武器可以维持军力的基本面平衡。如果没有核武器这个最后“盾牌”的话,战争也许随时都会爆发。所以,在世界格局变化中的现在,如果缺少核武器的威慑,仅靠联合国机制来制衡的话,显然是脆弱的。鉴于此,仅就目前国际局势而论,如果有核国家都将核武器销毁的话,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许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这世界自然也难有太平可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